善卷坛下作

先生见尧心,相与去九有。 斯民既已治,我得安林薮。 道为自然贵,名是无穷寿。 瑶坛在此山,识者常回首。

译文:

善卷先生洞察尧帝的心思,于是和尧一起打算离开这九州大地。 如今百姓已然得到了很好的治理,我也能够安心地归隐山林湖泽之间。 大道以顺应自然为最可珍贵的品质,而美好的名声则能像无穷无尽的时间一样长久流传。 那精美的祭坛就在这座山上,那些真正懂得善卷先生品德和智慧的人路过这里时,常常会忍不住回首凝望。
关于作者
唐代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