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柱山会禅师

我本山东人,平生多感慨。 弱冠游咸京,上书金马外。 结交当世贤,驰声溢四塞。 勉修贵及早,狃捷不知退。 锱铢扬芬馨,寻尺招瑕颣。 淹留郢南都,摧颓羽翰碎。 安能咎往事,且欲去沈痗。 吾师得真如,寄在人寰内。 哀我堕名网,有如翾飞辈。 瞳瞳揭智烛,照使出昏昧。 静见玄关启,歆然初心会。 夙尚一何微,今得信可大。 觉路明证入,便门通忏悔。 悟理言自忘,处屯道犹泰。 色身岂吾宝,慧性非形碍。 思此灵山期,未卜何年载。

译文:

我原本是山东人,这一生有许多感慨。二十岁的时候我就游历到了长安,在金马门外上书朝廷,想要施展抱负。我和当时的贤才们结交往来,声名远扬,传遍四方。我一直勉励自己及早修身进德,因为行事激进顺遂,就没有意识到要适时隐退。我像计较锱铢小事一样宣扬自己的美名,却因一点点小成就就招来他人的非议和瑕疵。 后来我滞留在郢南,就像鸟儿的羽毛和翅膀被摧毁,人生陷入了颓败。我怎能一直责怪过去的事情呢,还是要摆脱掉这长久以来的痛苦和烦恼。 我的老师领悟了佛法真谛,虽身在尘世,却超凡脱俗。他怜悯我陷入名利的罗网,就像那些盲目乱飞的鸟儿一样迷失方向。老师如明亮的智慧之烛,照亮我,让我从昏昧中清醒过来。 我安静地看到那玄妙的法门开启,欣然领悟到了自己的初心。我过去的志向是多么渺小啊,如今才知道真正的信念可以如此宏大。我明白了觉悟之路可以通过正确的方法进入,便捷之门能通向忏悔的心灵。领悟了道理,言语自然就显得多余;身处困境,只要坚守正道,内心依然能泰然自若。 肉身怎么能算是我的珍宝呢,智慧的本性不会受到形体的阻碍。我想着和老师在灵山般的清净之地相聚的约定,却不知道哪一年才能实现啊。
关于作者
唐代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