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郑十校理得洛字

相公倦台鼎,分正新邑洛。 才子富文华,校讐天禄阁。 寿觞佳节过,归骑春衫薄。 鸟哢正交加,杨花共纷泊。 亲交谁不羡,去去翔寥廓。

译文:

宰相大人对朝廷的繁重政务感到疲倦了,如今前往洛阳任职,治理这一方新的城邑。 郑十你这位才子才华横溢、文采斐然,一直在天禄阁从事校勘书籍的工作。 你趁着佳节为长辈敬过祝寿的美酒之后,就要骑着马踏上归程了,春天的衣衫显得格外单薄。 一路上鸟儿欢快地啼鸣,叫声交织在一起,杨花也纷纷扬扬地飘落,四处飞散。 你的亲朋好友谁不羡慕你呢,你这一去,必将在广阔的天地中自由翱翔、大展宏图。
关于作者
唐代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