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中留上襄阳李相公

浊水污泥清路尘,还曾同制掌丝纶。 眼穿长讶双鱼断,耳热何辞数爵频。 银烛未销窗送曙,金钗半醉座添春。 知公不久归钧轴,应许闲官寄病身。

译文:

像那浑浊的水、污秽的泥与洁净道路上的灰尘(虽有不同境遇),可我们曾经一同担任起草诏书的官职。 我望眼欲穿,长久惊讶为何书信断绝没有你的消息;如今与你相聚,酒酣耳热之际,又怎会推辞频频举杯。 银烛还未燃尽,窗外已送来了曙光;座中有半醉的美人,为这宴席增添了春意。 我知道您不久之后就会回到朝廷中枢执掌大权,希望到那时您能允许我这个闲散之官以病弱之身有所依托。
关于作者
唐代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