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席八十二韵

绛阙银河曙,东风右掖春。 官随名共美,花与思俱新。 绮陌朝游间,绫衾夜直频。 横门开日月,高阁切星辰。 庭变寒前草,天销霁后尘。 沟声通苑急,柳色压城匀。 纶綍谋猷盛,丹青步武亲。 芳菲含斧藻,光景畅形神。 傍砌看红药,巡池咏白苹。 多情怀酒伴,余事作诗人。 倚玉难藏拙,吹竽久混真。 坐慙空自老,江海未还身。

译文:

黎明时分,皇宫的红色宫门在银河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明亮,东风轻拂,右掖门下一片春意盎然。 官职与声名都令人称羡美好,繁花绽放,思绪也跟着焕然一新。 白天闲暇时在那华美的街道上悠然漫步,夜晚频繁地在宫中值宿,盖着绫罗被子。 宫廷的大门如同能开启日月,高大的楼阁仿佛与星辰相接。 庭院里,寒冬前的衰草已经变换了模样,雨后初晴,天空中消散了尘埃。 沟渠里的水流声急促地通向宫苑,柳色均匀地笼罩着整座城池。 朝廷发出的诏书里满是高明的谋略,大臣们紧密相随,一同前行。 美好的事物如同经过精心雕琢,景色让人心旷神怡、精神畅快。 靠着台阶观赏红色的芍药花,沿着池塘吟咏着白苹。 心怀深情,常与酒友相伴,闲暇之余还能做做诗人。 身旁有贤才相伴,自己难以掩饰笨拙,就像不会吹竽的人长久地混在乐师之中。 坐在这位置上,惭愧自己白白老去,却还没能回到江海之畔,过那自在的生活。
关于作者
唐代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