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溪始泛三首 三

足弱不能步,自宜收朝迹。 羸形可舆致,佳观安事掷。 即此南坂下,久闻有水石。 拕舟入其间,溪流正清激。 随波吾未能,峻濑乍可刺。 鹭起若导吾,前飞数十尺。 亭亭柳带沙,团团松冠壁。 归时还尽夜,谁谓非事役。

译文:

我的腿脚软弱无力,已经没法正常行走了,自然应该退出官场,不再去上朝。 虽然身体瘦弱,但还能乘坐轿子出行,这么好的景观,怎么能轻易错过呢? 早就听闻在这南面山坡之下,有美丽的水色和奇石。 我拖着小船进入那片区域,只见溪流清澈湍急。 我没办法随心所欲地随波漂流,不过在这湍急的水流中撑船前行倒也还可以。 白鹭飞起,好像在给我引路一般,向前飞出去几十尺远。 岸边的柳树身姿挺拔,与沙滩相互映衬;松树长得郁郁葱葱,树冠好似紧紧贴附在石壁上。 等游玩归来,天色已经完全黑了。谁说这不是一种值得去做的事呢?
关于作者
唐代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