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春三首 三

晨游百花林,朱朱兼白白。 柳枝弱而细,悬树垂百尺。 左右同来人,金紫贵显剧。 娇童为我歌,哀响跨筝笛。 艳姬蹋筵舞,清眸刺劒戟。 心怀平生友,莫一在燕席。 死者长眇芒,生者困乖隔。 少年真可喜,老大百无益。

译文:

早晨我漫步在百花盛开的林子里,只见那红的花与白的花相互映衬,色彩缤纷。 柳枝又细又柔软,从树上垂下来,仿佛有百尺之长。 与我一同前来游玩的,都是身着金紫官服、地位极其显贵的人。 娇俏的童子为我歌唱,那哀伤的歌声比古筝和笛子的声音还要动人。 艳丽的舞姬在筵席上翩翩起舞,她清澈的眼眸如同利剑一般,摄人心魄。 可此时我心中想念着平日里的好友,却没有一个人在这宴会上。 死去的人早已消逝在茫茫世间,活着的人也因各种阻隔而难以相聚。 少年时光真是令人欣喜啊,可一旦年老体衰,做什么都没有益处了。
关于作者
唐代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