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南食贻元十八协律

鲎实如惠文,骨眼相负行。 蚝相黏为山,百十各自生。 蒲鱼尾如蛇,口眼不相营。 蛤即是虾蟆,同实浪异名。 章举马甲柱,鬬以怪自呈。 其余数十种,莫不可叹惊。 我来御魑魅,自宜味南烹。 调以咸与酸,芼以椒与橙。 腥臊始发越,咀吞面汗骍。 惟蛇旧所识,实惮口眼狞。 开笼听其去,郁屈尚不平。 卖尔非我罪,不屠岂非情。 不祈灵珠报,幸无嫌怨幷。 聊歌以记之,又以告同行。

译文:

以下是这首诗的现代汉语翻译: 那鲎长得就像惠文冠,坚硬的外壳和眼睛相互配合着移动前行。 生蚝相互黏连在一起,堆积得如同小山一般,每个又都是独立生长。 蒲鱼的尾巴如同蛇尾一样,嘴巴和眼睛似乎互不关联、各自为政。 蛤蜊就像是蛤蟆,本质相同只是徒有不同的名称。 章举和马甲柱,它们都以奇特怪异的样子展示在人们眼前。 除此之外还有几十种海味,没有一样不让人感到惊叹称奇。 我来到这里抵御魑魅魍魉,自然应该尝尝这南方的美食烹饪。 用咸和酸来调味,再加上花椒和橙子提味。 那腥臊的味道刚刚散发出来,我咀嚼吞咽时脸就涨得通红,直冒热汗。 只有蛇是我以前就认识的,实在害怕它那狰狞的口眼模样。 我打开笼子让它离去,它那盘曲扭动的样子似乎还带着怨气。 卖掉你并不是我的罪过,不杀你难道不是出于我的怜悯之情吗? 我不祈求你用灵珠来报答我,只希望你不要对我心怀嫌怨。 我姑且写下这首诗来记录这件事,同时也把这些经历告诉同行的友人。
关于作者
唐代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