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 六

寄书龙城守,君骥何时秣。 峡山逢飓风,雷电助撞捽。 乘潮簸扶胥,近岸指一发。 两岩虽云牢,水石互飞发。 屯门虽云高,亦映波浪没。 余罪不足惜,子生未宜忽。 胡为不忍别,感谢情至骨。

译文:

我寄信给在柳州任职的你啊,你的良马什么时候才能被喂饱草料准备远行呢? 当你路过峡山时,很可能会遭遇猛烈的飓风,那雷电交加的景象,仿佛是在助力狂风恶浪对船只进行撞击和摔打。 当你乘着潮水经过扶胥口时,那汹涌的波涛将船只簸来簸去,靠近岸边的距离看起来只有头发丝那么一点,却艰难得难以靠近。 两边的山岩虽说看起来坚固无比,可在这狂风恶浪中,水浪与山石相互激荡,水花和碎石四处飞溅。 屯门山虽说高耸,可在这滔天的波浪面前,也会被波浪淹没,只隐隐露出一点影子。 我自己获罪被贬,这没什么值得可惜的,可你还年轻,生命十分宝贵,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啊。 我实在不明白,你为何如此不忍与我分别,这份深厚的情谊,真的让我感激到了骨子里。
关于作者
唐代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