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傍堠

堆堆路傍堠,一双复一只。 迎我出秦关,送我入楚泽。 千以高山遮,万以远水隔。 吾君勤听治,照与日月敌。 臣愚幸可哀,臣罪庶可释。 何当迎送归,缘路高历历。

译文:

在那道路的旁边,矗立着一堆又一堆的土堠,它们稀稀落落地分布着,一双接着一只。 这些土堠,先是在我离开秦地的关隘时迎接我;而后又在我进入楚地的湖泽时送我前行。 一路上,千万重的高山将我与故乡阻隔,数不清的远水也横在我与家乡之间。 我们的君主勤勉地处理着国家政务,他的圣明如同日月的光辉一般不可比拟。 我生性愚笨,这样的情况或许能得到君主的怜悯,我所犯下的罪过也许也能够得到赦免。 什么时候我能够在这土堠的迎送下回到家乡呢?到那时,这一路的土堠都会高高地、清晰地矗立着见证我的归程。
关于作者
唐代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