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皇甫湜公安园池诗书其后二首 一

晋人目二子,其犹吹一吷。 区区自其下,顾肯挂牙舌。 春秋书王法,不诛其人身。 尔雅注虫鱼,定非磊落人。 湜也困公安,不自闲穷年。 枉智思掎摭,粪壤污秽岂有臧。 诚不如两忘,但以一概量。

译文:

晋代人看待某些人,就如同吹出一口气般不在意。那些见识短浅、处于低下层次的人,哪肯把他们放在嘴边去谈论。 《春秋》记载的是王者的法度,它关注的是法则大义,并非只去追究具体人的罪责。《尔雅》注释虫鱼之类的事物,从事这种研究的人定然不是胸怀大志、光明磊落之人。 皇甫湜被困在公安这个地方,却不能在这漫长岁月里让自己清闲下来。他白费心思去吹毛求疵、挑人毛病,就好像在粪土污秽之中去寻找有价值的东西,这怎么可能有好的收获呢? 实在不如把这些都忘掉,用一种豁达、平等的态度去看待一切。
关于作者
唐代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