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灯檠歌

长檠八尺空自长,短檠二尺便且光。 黄帘绿幕朱户闭,风露气入秋堂凉。 裁衣寄远泪眼暗,搔头频挑移近床。 太学儒生东鲁客,二十辞家来射策。 夜书细字缀语言,两目眵昏头雪白。 此时提携当案前,看书到晓那能眠。 一朝富贵还自恣,长檠高张照珠翠。 吁嗟世事无不然,墙角君看短檠弃。

译文:

长长的灯架有八尺,白白地那么长,短灯架只有二尺,却方便又明亮。 黄色的帘子、绿色的帷幕,朱红的大门紧闭着,秋夜的风露之气透进来,堂屋里一片清凉。 有女子裁剪衣服寄给远方的亲人,泪眼模糊,她不时用手指挠头,还把短灯架往床边移了移。 太学里有个来自东鲁的书生,二十岁就离开家乡来京城参加科举考试。 夜晚他书写小字,连缀文辞,两眼眼屎模糊,头发也已雪白。 这时短灯架被提放到书桌前,他借着灯光看书直到天亮都难以入眠。 一旦他有朝一日富贵了,就开始放纵自己,把长灯架高高挂起,照着那些珍珠翡翠。 唉,可叹这世上的事情无不如此,你看那墙角被丢弃的短灯架。
关于作者
唐代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