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留东野

昔年因读李白杜甫诗,长恨二人不相从。 吾与东野生并世,如何复蹑二子踪。 东野不得官,白首夸龙钟。 韩子稍奸黠,自慙青蒿倚长松。 低头拜东野,愿得终始如駏蛩。 东野不廻头,有如寸筳撞巨钟。 我愿身为云,东野变为龙。 四方上下逐东野,虽有离别无由逢。

译文:

早年我读李白和杜甫的诗,常常遗憾他们两人不能相互陪伴、一同交游。 如今我和孟郊(字东野)生活在同一个时代,怎么能又像李杜那样不能常相伴呢。 孟郊始终没能谋得一官半职,到了白发苍苍的年纪,身形已是老态龙钟。 我韩愈稍微有点机灵狡黠,自愧就像青蒿倚靠在高大的松树旁一样,远不如孟郊。 我低下头恭敬地拜望孟郊,希望我们能像駏蛩和比肩兽那样始终相互依靠、不离不弃。 可孟郊却头也不回,我的热情就好像用短小的草茎去撞击巨大的钟,得不到回应。 我愿意化作天上的云朵,而孟郊你化为遨游的蛟龙。 我这云朵将追随着蛟龙,在四方上下各个角落相伴,这样即便有时有离别,也不会长久不能相逢。
关于作者
唐代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