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

笋添南堦竹,日日成清閟。 缥节已储霜,黄苞犹揜翠。 出栏抽五六,当户罗三四。 高标陵秋严,贞色夺春媚。 稀生巧补林,并出疑争地。 纵横乍依行,烂熳忽无次。 风枝未飘吹,露粉先涵泪。 何人可携玩,清景空瞪视。

译文:

南边台阶旁的竹笋不断生长,一天天长大后形成了清幽寂静的环境。 新竹那淡青色的竹节已经带着霜意,外面还包着的黄色笋壳仍掩盖着翠绿的竹身。 有五六根竹笋已经长得高出了竹栏,还有三四根正排列在门前。 它们高耸的身姿能傲视秋天的寒霜,那坚贞的色泽胜过春天里妩媚的景色。 稀稀疏疏生长的新竹巧妙地填补了竹林的空隙,几株并生在一起好像在争夺地盘。 它们纵横交错乍一看似乎是有行列的,一会儿又杂乱烂漫得毫无次序。 竹枝还未被风吹动,竹上的粉霜却像是先含着泪珠。 这么美好的景象,可什么人能来一同赏玩呢?我只能对着这清幽的景色干瞪眼。
关于作者
唐代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