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文畅师北游

昔在四门馆,晨有僧来谒。 自言本吴人,少小学城阙。 已穷佛根源,粗识事𫐐𫐄。 挛拘屈吾真,戒辖思远发。 荐绅秉笔徒,声誉耀前阀。 从求送行诗,屡造忍颠蹶。 今成十余卷,浩汗罗斧钺。 先生閟穷巷,未得窥剞劂。 又闻识大道,何路补剠刖。 出其囊中文,满听实清越。 谓僧当少安,草序颇排讦。 上论古之初,所以施赏罚。 下开迷惑胸,窙豁㔉株橜。 僧时不听莹,若饮水救暍。 风尘一出门,时日多如发。 三年窜荒岭,守县坐深樾。 徴租聚异物,诡制怛巾袜。 幽穷谁共语,思想甚含哕。 昨来得京官,照壁喜见蝎。 况逢旧亲识,无不比鹣蟨。 长安多门户,吊庆少休歇。 而能勤来过,重惠安可揭。 当今圣政初,恩泽完{羽戊}狘。 胡为不自暇,飘戾逐鹯𪆙。 仆射领北门,威德压胡羯。 相公镇幽都,竹帛烂勋伐。 酒场舞闺姝,猎骑围边月。 开张箧中宝,自可得津筏。 从兹富裘马,宁复茹藜蕨。 余期报恩后,谢病老耕垡。 庇身指蓬茅,逞志纵猃猲。 僧还相访来,山药煮可掘。

译文:

从前我在四门馆任职的时候,清晨有位僧人前来拜见。 他自己说原本是吴地人,年少时在京城学习。 已经探究穷尽了佛法的根源,也略微懂得一些世间事理的关键。 觉得世俗的拘束束缚了自己的本性,受戒律的管束而想着远游出发。 那些士大夫和文人墨客,声誉在家族前人之上闪耀。 他向这些人求取送行的诗篇,多次前去拜访,不怕自己奔波劳顿。 如今已经集成了十几卷,内容丰富得如同排列着的斧钺般有气势。 我隐居在偏僻的小巷,还没来得及看到这些诗作的雕琢之美。 又听说他领悟了大道,可我不知从哪条路去弥补自己的不足。 他拿出行囊中的文章,我聆听时只觉内容实在清新卓越。 我对僧人说应当稍作停留,于是草率地写了这篇序文,多有直言批评之处。 序文往上论述远古时代,是如何施行赏罚的。 往下为他解开迷惑的胸怀,如同挖开堵塞的树根般让他豁然开朗。 僧人当时专注聆听,就像口渴之人饮水解渴一样。 他一出门便踏入风尘,时光过去多得如头发一样数不清。 我被贬到荒岭三年,在深树浓荫下守着县城。 征收赋税聚集奇异的物品,当地怪异的习俗让人看了惊心。 身处偏远穷困之地能和谁交谈呢,心中的思绪令人烦闷作呕。 昨天我得到了京官的职位,就像照墙壁看到蝎子那样意外而欣喜。 何况还能遇到旧日的亲朋好友,他们都如同比翼鸟、比肩兽一样亲近。 长安城里门户众多,吊丧、庆贺之事很少有停歇。 而僧人你却能频繁前来,这份深厚的情谊怎么能说得尽呢。 当今皇上刚刚施行新政,恩泽惠及万物。 你为何不自己闲暇一些,却要像疾飞的鸟儿一样追逐鹯𪆙四处漂泊呢。 仆射统领北门,威望和德行能压制胡羯。 相公镇守幽都,功劳在史册上光彩夺目。 那里酒场上有舞女翩翩起舞,打猎的骑兵在边关的月光下围猎。 你打开行囊中的珍宝(才华),自然能找到渡河的木筏(晋升的途径)。 从此就能过上富贵的生活,哪里还会再吃野菜呢。 我期望报答完恩情之后,就称病辞官回家耕种田地。 用蓬草茅屋来庇护自己的身体,尽情放纵地驱使猎犬游玩。 僧人你回来时再来探访我,咱们可以一起去挖山药煮着吃。
关于作者
唐代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