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惠师

惠师浮屠者,乃是不羇人。 十五爱山水,超然谢朋亲。 脱冠翦头发,飞步遗踪尘。 发迹入四明,梯空上秋旻。 遂登天台望,众壑皆嶙峋。 夜宿最高顶,举头看星辰。 光芒相照烛,南北争罗陈。 兹地绝翔走,自然严且神。 微风吹木石,澎湃闻韶钧。 夜半起下视,溟波衔日轮。 鱼龙惊踊跃,呌啸成悲辛。 怪气或紫赤,敲磨共轮囷。 金鸦既腾翥,六合俄清新。 常闻禹穴奇,东去窥瓯闽。 越俗不好古,流传失其真。 幽踪邈难得,圣路嗟长堙。 回临浙江涛,屹起高峨岷。 壮志死不息,千年如隔晨。 是非竟何有,弃去非吾伦。 凌江诣庐岳,浩荡极游巡。 崔崒没云表,陂陀浸湖沦。 是时雨初霁,悬瀑垂天绅。 前年往罗浮,步戛南海漘。 大哉阳德盛,荣茂恒留春。 鹏𬸣堕长翮,鲸戏侧修鳞。 自来连州寺,曾未造城𬮱。 日携青云客,探胜穷崖滨。 太守邀不去,群官请徒频。 囊无一金资,翻谓富者贫。 昨日忽不见,我令访其隣。 奔波自追及,把手问所因。 顾我却兴欢,君宁异于民。 离合自古然,辞别安足珍。 吾闻九疑好,夙志今欲伸。 斑竹啼舜妇,清湘沈楚臣。 衡山与洞庭,此固道所循。 寻崧方抵洛,历华遂之秦。 浮游靡定处,偶往即通津。 吾言子当去,子道非吾遵。 江鱼不池活,野鸟难笼驯。 吾非西方教,怜子狂且醇。 吾嫉惰游者,怜子愚且谆。 去矣各异趣,何为浪沾巾。

译文:

惠师是个出家人,他是个不受拘束的人。十五岁就喜爱山水,超脱地告别了朋友和亲人。他摘下帽子,剪去头发,快步离去,抛却了尘世的踪迹。 他从四明山开始发迹,像攀登天梯一样直上秋天的天空。接着登上天台山远望,众多的沟壑都显得嶙峋怪异。夜晚他宿在天台山的最高顶,抬头仰望星辰。星辰的光芒相互映照,南北方向的星辰争着罗列分布。这地方连飞鸟走兽都绝迹,自然显得威严而神奇。微风吹动着木石,发出如宏大乐章般澎湃的声响。 半夜他起身向下俯瞰,看到大海波涛衔着太阳。鱼龙惊讶得跳跃起来,呼啸声充满了悲辛。奇异的气体有时呈现紫赤色,相互缠绕如同被打磨的样子。金乌(太阳)腾空飞起,天地间顿时变得清新起来。 他常听说禹穴很奇特,就向东去探寻瓯闽之地。但越地的风俗不崇尚古风,很多传说流传下来已经失去了本来的面目。那些幽隐的踪迹很难寻觅,圣人之道也令人感叹长久地被埋没。 他回头面对浙江的波涛,那波涛高耸如同巍峨的岷山。他壮志至死都不会熄灭,千年的时光在他看来就像隔了一个早晨。世间的是非又算得了什么呢,他舍弃这些,和我们这些世俗之人不同。 他渡过江前往庐山,在那里尽情地游览。庐山山势高峻插入云表,山坡倾斜延伸到湖中。当时雨刚停,瀑布如天空垂下的丝带。 前年他前往罗浮山,脚步踏在南海之滨。那里阳气旺盛真是伟大啊,草木繁茂四季常春。大鹏落下长长的羽毛,鲸鱼嬉戏时露出修长的鳞片。 他来到连州的寺庙后,就不曾到过城门口。每天他都和志趣高雅的朋友在一起,到山崖水边探寻胜景。太守邀请他他不去,众官员频繁地邀请他也不答应。他囊中没有一文钱,反而说富人是贫穷的。 昨天他忽然不见了,我让人去问他的邻居。我自己奔波着追上了他,拉着他的手问他原因。他看着我反而高兴起来,说你难道和普通人不一样吗?离合自古以来就是这样,辞别又哪里值得珍惜呢。 他说:“我听说九疑山很好,我长久以来的心愿现在想要实现。那里有斑竹,传说舜的妻子曾在那里哭泣;清澈的湘江里沉睡着楚国的贤臣。从衡山到洞庭湖,这本来就是我要遵循的道路。我还打算寻访嵩山再抵达洛阳,经过华山再到秦地。我四处漂泊没有固定的地方,偶然去的地方说不定就是通途。” 我说:“你应当去,你的道路不是我所遵循的。江里的鱼不能在池塘里存活,野鸟难以被笼子驯服。我并不信奉西方的佛教,但我怜惜你狂放又淳朴。我讨厌那些懒惰游荡的人,但我怜惜你愚笨又诚恳。你去吧,我们志趣不同,何必徒然地落泪呢。”
关于作者
唐代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