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答孟郊

江汉虽云广,乘舟渡无艰。 流沙信难行,马足常往还。 凄风结冲波,狐裘能御寒。 终宵处幽室,华烛光烂烂。 苟能行忠信,可以居夷蛮。 嗟余与夫子,此义每所敦。 何为复见赠,缱绻在不谖。

译文:

长江和汉水虽说水面宽广,但乘坐着船只渡江也并非难事。 那沙漠中的流沙确实难以通行,可马蹄却常常在那里往返。 寒冷凄厉的风掀起汹涌的波涛,有狐皮大衣就能抵御这寒冷。 整个夜晚都待在幽静的屋子里,华丽的烛光灿烂明亮。 只要能够践行忠诚和信义,哪怕居住在偏远的蛮夷之地也无妨。 可叹我和您啊,我们常常都在推崇这个道理。 您为什么又赠诗给我呢,这深厚的情谊真让人难以忘怀。
关于作者
唐代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