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怀诗十一首 七

秋夜不可晨,秋日苦易暗。 我无汲汲志,何以有此憾。 寒鸡空在栖,缺月烦屡瞰。 有琴具徽弦,再鼓听愈淡。 古声久埋灭,无由见真滥。 低心逐时趋,苦勉祗能暂。 有如乘风船,一纵不可缆。 不如覰文字,丹铅事点勘。 岂必求赢余,所要石与甔。

译文:

秋天的夜晚漫长,感觉很难熬到天亮,秋天的白昼又总是很快就暗了下来。 我并没有那种急切追求功名利禄的志向,可为什么还会有这样的遗憾呢? 那寒鸡白白地栖息在鸡窝里,残月还老是烦人地一次次窥视着大地。 我有一把带着琴徽和琴弦的琴,再次弹奏起来,却觉得那琴音愈发平淡。 古代纯正的琴音早已埋没消失了,没办法分辨出它到底是真正的美妙还是粗劣。 要是降低自己的志向去迎合当下的世俗趋势,就算苦苦勉强自己也只能坚持一小会儿。 这就好像乘着风的船,一旦放任它前行,就再也没办法用缆绳把它拴住。 倒不如去钻研那些书籍文字,用丹砂和铅粉来进行点校勘误。 也不一定非要追求什么额外的收获,只要能得到像石头和瓦罐那样实实在在的知识积累就好了。
关于作者
唐代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