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邻家老将

白首羽林郎,丁年戍朔方。 阴天瞻碛落,秋日渡辽阳。 大漠寒山黑,孤城夜月黄。 十年依蓐食,万里带金疮。 拂雪陈师祭,冲风立教场。 箭飞琼羽合,旗动火云张。 虎翼分营势,鱼鳞拥阵行。 誓心清塞色,鬬血杂沙光。 战地晴辉薄,军门晓气长。 寇深争暗袭,关逈勒春防。 身贱竟何诉,天高徒自伤。 功成封宠将,力尽到贫乡。 雀老方悲海,鹰衰却念霜。 空余孤劒在,开匣一沾裳。

译文:

有一位头发花白的羽林郎,他年轻时就去北方边疆戍守。 阴天的时候,他望着沙漠尽头;秋日里,他渡过了辽阳。在那广袤的沙漠中,寒冷的山峦一片漆黑;孤寂的城池,在夜里被昏黄的月光笼罩。 他十年如一日,枕戈待旦,靠着简单的干粮充饥;征战万里,身上满是战斗留下的伤痕。他曾在纷飞的大雪中举行祭师仪式,迎着狂风挺立在教场上。射出的箭如同琼羽聚合,飘扬的军旗似火云般张扬。 军队排兵布阵,如猛虎展开双翼般有气势,像鱼鳞一样紧密地向前推进。他一心发誓要肃清边塞的敌人,战斗时鲜血与沙地的光芒交织在一起。 战场上晴天的光辉都显得微弱,军营的清晨弥漫着一股肃杀之气。当敌人深入时,大家争着去暗中偷袭;边关遥远,在春天也时刻加强防备。 可他身份低微,心中的苦又能向谁诉说呢?只能对着高远的天空独自哀伤。那些有功劳的人被封官受宠,而他耗尽了力气,最终只能回到贫穷的故乡。 就像年老的雀鸟悲叹沧海桑田,衰老的雄鹰怀念霜雪一样,他如今英雄迟暮。只剩下一把孤独的剑,打开剑匣,泪水不禁沾湿了衣裳。
关于作者
唐代杨巨源

唐代诗人。字景山,后改名巨济。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济)人。贞元五年(789)进士。初为张弘靖从事,由秘书郎擢太常博士,迁虞部员外郎。出为凤翔少尹,复召授国子司业。长庆四年(824),辞官退休,执政请以为河中少尹,食其禄终身。关于杨巨源生年,据方崧卿《韩集举正》考订。韩愈《送杨少尹序》作于长庆四年(824),序中述及杨有“年满七十”、“去归其乡”语。由此推断,杨当生于755年,卒年不详。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