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山中道友书寄苗銭二员外

有谋皆𫐘轲,非病亦迟回。 壮志年年减,驰晖日日催。 还山不及伴,到阙又无媒。 高卧成长策,微官称下才。 诗人识何谢,居士别宗雷。 迹向尘中隐,书从谷口来。 药栏遭鹿践,涧户被猿开。 野鹤巢云窦,游龟上水苔。 新欢追易失,故思渺难裁。 自有归期在,劳君示劫灰。

译文:

人生啊,只要有所谋划,往往就会遭遇坎坷不顺;即便没有病痛缠身,也总是犹疑徘徊,难以前进。曾经的壮志豪情,随着岁月一年年过去,逐渐消磨殆尽;而那如白驹过隙般的时光,却一天天地催促着人老去。 本想回到山中,可却赶不上和道友们一同归隐;想要到朝廷去谋个官职,又没有举荐之人。如今看来,索性高枕而卧,隐居山林倒成了长久之计,自己当个小官,也正适合我这没什么大本事的人。 诗人们能体会到南朝何逊、谢灵运那样的才情雅趣;居士们能有慧远大师的弟子宗炳、雷次宗那样的超脱心性。我呢,把自己的行迹隐藏在尘世之中,收到的书信却是从那幽深的山谷口寄来的。 山中药圃的围栏被鹿践踏得不成样子,山涧旁屋子的门也被猿猴随意打开。野鹤在云雾缭绕的山洞里筑巢栖息,乌龟在长满青苔的水面上游动。 新结下的欢乐情谊,总是很容易就失去;过去的情思,却渺茫难断,难以割舍。其实我自己心中早有了归隐的日期,多谢你寄信来,还提及那世事的沧桑变化。
关于作者
唐代李端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