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岐山姜明府

昨夜闻山雨,归心便似迟。 几回惊叶落,即到白头时。 雁影将魂去,虫声与泪期。 马卿兼病老,宋玉对秋悲。 谢客才为别,陶公已见思。 非关口腹累,自是雪霜姿。 酿酒栽黄菊,炊粳折绿葵。 山河方入望,风日正宜诗。 牧竖寒骑马,边烽晚立旗。 兰凋犹有气,柳脆不成丝。 别后如相问,高僧知所之。

译文:

昨夜听闻山间淅淅沥沥下起了雨,这雨声一下子勾起了我的归乡之心,只觉得时光变得格外漫长,归心也仿佛被拖住,迟缓难行。 好几次,树叶被风吹落的声响都会把我从思绪中惊醒,我突然意识到,时光飞逝,不知不觉间自己都快要到白发苍苍的年纪了。 空中飞过的大雁,它们的影子仿佛带着我的魂魄一同远去;秋夜虫子的声声鸣叫,好像和我的泪水约定好了一般,催得我泪水涟涟。 我如今就像司马相如一样,既身染疾病,又年事已高;又好似宋玉面对萧瑟的秋景,满是悲愁。 我才刚刚和你分别,就已经开始思念你了,就像陶渊明会思念友人一样。 我留在这并非是为了口腹之欲而拖累自己,而是我本就有着像经霜傲雪的松柏一般的品性。 闲暇之时,我会酿酒,还会栽种黄菊;做饭的时候,折下嫩绿的葵菜,煮上香喷喷的粳米。 眼前的山河景色正映入我的眼帘,风和日丽的天气正适合吟诗赋词。 傍晚时分,能看到牧童骑着马,在寒冷的空气中穿梭;边境的烽火台上,旗帜在晚风中飘扬。 兰花虽然凋谢了,但仍残留着一缕清香;柳树枝条变得脆弱,已经难以再抽出如丝的嫩条。 如果日后你问起我的情况,山上的高僧应该知道我的行踪。
关于作者
唐代李端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