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云际寺准上人房

高僧居处似天台,锡杖铜瓶对绿苔。 竹巷雨晴春鸟啭,山房日午老人来。 园中鹿过椒枝动,潭底龙游水沫开。 独夜焚香礼遗像,空林月出始应回。

译文:

这位高僧居住的地方就好像是传说中的天台仙境一般美妙。他那修行用的锡杖和铜瓶,安静地放置在绿苔之上。 经过一场春雨洗礼,竹巷变得格外清新。在这宜人的时刻,春天的鸟儿欢快地啼叫着,歌声婉转悠扬。到了中午时分,一位老者慢悠悠地朝着山间的僧房走来。 园子里,野鹿悠闲地漫步而过,它经过花椒树时,带动了枝头的花椒枝微微晃动。深潭底下,蛟龙游动,搅起了潭水,水面上泛起了一圈圈散开的水沫。 在这孤独的夜晚,高僧独自一人焚香,虔诚地礼拜着先人的遗像。直到那明亮的月亮从空旷的树林后面缓缓升起,他或许才会结束这一场修行,转身回到自己的居处。
关于作者
唐代李端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