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寺病居喜卢纶见访

青青麦垅白云阴,古寺无人新草深。 乳燕拾泥依古井,鸣鸠拂羽历花林。 千年驳藓明山履,万尺垂萝入水心。 一卧漳滨今欲老,谁知才子忽相寻。

译文:

在那翠绿的麦田之上,飘荡着洁白的云朵,洒下一片阴凉。古老的寺庙里寂静无人,新生的野草长得十分茂密。 幼小的燕子正忙着衔泥筑巢,它们围绕着古老的水井飞来飞去;斑鸠欢快地抖动着羽毛,穿梭在繁花似锦的树林间。 历经千年的斑驳苔藓,清晰地印着登山者的足迹;那长长的垂萝仿佛有万尺之长,一直垂入到河水的中心。 我像当年卧病在漳滨的刘桢一样,如今已渐渐老去,谁能料到,才华横溢的你竟突然前来探访我。
关于作者
唐代李端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