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苗发慈恩寺避暑

追凉寻宝刹,畏日望璇题。 卧草同鸳侣,临池似虎溪。 树闲人迹外,山晚鸟行西。 若问无心法,莲花隔淤泥。

译文:

为了寻觅清凉,我和友人一同前往那庄严神圣的佛寺,酷热的骄阳让人难耐,我满心期待地望着寺门上那精美的匾额。 我们随意地躺在草地上,就像那成双成对的鸳鸯伴侣般惬意自在。靠近池塘畔,仿佛置身于东晋高僧慧远送客不过虎溪的清幽之地,远离尘世喧嚣。 树木静静伫立,这里罕有人迹,显得格外宁静。傍晚时分,山峦笼罩在暮色中,鸟儿成群结队地朝着西边飞去。 要是有人问起那超凡脱俗、无牵无挂的佛法真谛,就如同池塘里的莲花,它虽生长在淤泥之中,却能保持自身的纯净高洁,不为世俗所染。
关于作者
唐代李端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