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兴善寺后堂池

草堂高树下,月向后池生。 野客如僧静,新荷共水平。 锦鳞沉不食,绣羽乱相鸣。 即事思江海,谁能万里行。

译文:

在高大的树木之下,有一座幽静的草堂。月亮缓缓升起,银辉洒在后堂的池塘之上。 我这个来自山野的游客,此刻心境像僧人一样宁静。池塘里新长出的荷叶,与水面齐平,一片清新的景象。 那池塘里身披锦鳞的鱼儿,静静地沉在水底,也不吃食。而那些羽毛艳丽如绣的鸟儿,在周围叽叽喳喳地相互鸣叫,打破了夜的些许宁静。 眼前这一番景象,让我不由得思念起那波澜壮阔的江海。可又有谁能真正踏上万里征程,去领略江海的风光呢?
关于作者
唐代李端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