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歌

汉水至清泥则浊,松枝至坚萝则弱。 十三女儿事他家,颜色如花终索寞。 兰生当门燕巢幙,兰芽未吐燕泥落。 为姑偏忌诸嫂良,作妇翻嫌壻家恶。 人生照镜须自知,无盐何用妬西施。 秦庭野鹿忽为马,巧伪乱真君试思。 伯奇掇蜂贤父逐,曾参杀人慈母疑。 酒沽千日人不醉,琴弄一弦心已悲。 常闻善交无尔汝,谗口甚甘良药苦。 山鸡锦翼岂凤凰,陇鸟人言止鹦鹉。 向栩非才徒隐灶,田文有命那关户。 犀烛江行见鬼神,木人登席呈歌舞。 乐生东去终居赵,阳虎北辕飜适楚。 世间反复不易陈,缄此贻君泪如雨。

译文:

汉水原本清澈无比,一旦混入泥沙就变得浑浊;松枝极其坚硬刚强,可缠绕它的女萝却十分柔弱。 一个十三岁的小姑娘嫁人到了夫家,即便当初容貌美如鲜花,最终也难免会落得寂寞冷清的下场。 兰花生长在门前,燕子在帐幕上筑巢,兰花的幼芽还没长出来,燕巢的泥土却已经掉落。新媳妇成了婆婆眼中钉,婆婆偏偏嫉妒其他嫂子的贤良;做了人家的媳妇,反而嫌弃丈夫家不好。 人得照照镜子有自知之明,像无盐丑女哪有必要去嫉妒西施的美貌呢? 就像秦二世时,奸臣赵高指鹿为马,用奸巧虚伪来混淆真相,您不妨好好想一想啊。 伯奇本是贤德的孩子,却被父亲误解驱逐;曾参明明没杀人,连他的慈母最后都对他产生了怀疑。 就算美酒能存放千日,有的人喝了也不会醉;只拨弄一根琴弦,心里就已经满是悲伤。 常听说善于交友的人不分彼此,但谗言就像甘甜的毒药,良药却苦口难咽。 山鸡即便有着色彩斑斓的翅膀,那也不是凤凰;陇地的鸟会学人说话的也只有鹦鹉。 向栩没什么才能,只是白白地隐居在炉灶旁;孟尝君田文有命运护佑,哪是关门就能困住的。 用犀牛角做的蜡烛照亮江面,能看见江中的鬼神;木偶人登上筵席还能表演歌舞。 乐毅离开燕国到了赵国,最终留在了赵国;阳虎本想向北走,结果却到了楚国。 这世间的反复无常实在难以说清,我把这些话写下来送给您,泪水止不住地如雨而下。
关于作者
唐代李端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