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恩寺怀旧

去者不可忆,旧游相见时。 凌霄徒更发,非是看花期。 倚玉交文友,登龙年月久。 东阁许联床,西郊亦携手。 彼苍何暖昧,薄劣翻居后。 重入远师谿,谁尝陶令酒。 伊昔会禅宫,容辉在眼中。 篮舆来问道,玉柄解谈空。 孔席亡颜子,僧堂失谢公。 遗文一书壁,新竹再移丛。 始聚终成散,朝欢暮不同。 春霞方照日,夜烛忽迎风。 蚁鬬声犹在,鸮灾道已穷。 问天应默默,归宅太匆匆。 凄其履还路,莽苍云林暮。 九陌似无人,五陵空有雾。 缅怀山阳笛,永恨平原赋。 错莫过门栏,分明识行路。 上智本全真,郄公况重臣。 唯应抚灵运,暂是忆嘉宾。 存信松犹小,缄哀草尚新。 鲤庭埋玉树,那忍见门人。

译文:

那些离去的人已无法再回忆起,往昔一同游历的人如今才有了相见之时。 凌霄花徒然地再次绽放,可如今已不是当年赏花的好时节。 我曾与如玉般的文人结交为友,登龙门般的荣耀岁月已经过去很久。 在东阁我们曾相约同榻而眠,在西郊我们也携手漫步。 苍天为何如此昏昧不明,让才德浅薄之人反而居高位,我却落在后面。 再次走进远师居住的山溪,可如今还有谁能像陶渊明那样与我共饮美酒呢? 往昔我们曾在禅院相聚,那时大家的容颜光彩还历历在目。 有人坐着竹轿前来问道,手持玉柄的拂尘谈论着空明之理。 就像孔子失去了颜回,僧堂里不见了如谢公般的贤才。 前人留下的文章题写在墙壁上,新种的竹子又移栽了一丛。 当初相聚最终还是走向离散,早晨的欢乐到夜晚就已不同。 春日的云霞刚刚映照日光,夜晚的烛火却忽然被风吹灭。 像蚂蚁争斗的喧嚣声仿佛还在耳边,而灾祸到来时前途已陷入绝境。 问苍天,它应是默默无言,我匆忙地回到家中。 怀着凄凉的心情踏上归途,暮色中云林一片苍茫。 京城的街道仿佛空无一人,五陵之地只有一片迷雾。 缅怀那如向秀听闻山阳笛声般的往事,永远遗憾着如陆机作《叹逝赋》般的悲哀。 我神情恍惚地走过门栏,却还清晰地记得曾经走过的路。 明智的人本来就能保全真性,何况郄公还是朝廷重臣。 只能像谢灵运那样抚慰自己,暂时回忆起那些嘉宾。 如今存念友情的松树还很矮小,封存哀伤的新草还很鲜嫩。 就像孔子家中埋葬了杰出的子弟,我又怎能忍心见到那些门人呢。
关于作者
唐代李端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