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书事寄薛戴

朔雁去成行,哀蝉响如昨。 时芳一憔悴,暮序何萧索。 笑语且无聊,逢迎多约略。 三山不可见,百岁空挥霍。 故事尽为愁,新知无复乐。 夫君又离别,而我加寂寞。 惠远纵相寻,陶潜祗独酌。 主人恩则厚,客子才自薄。 委曲见提携,因循成蹇剥。 论边书未上,招隐诗还作。 贵者已朝餐,岂能敦宿诺。 飞禽虽失树,流水长思壑。 千里寄琼枝,梦寐青山郭。

译文:

北方的大雁排成行向南飞去,那哀伤的蝉鸣声还像昨天一样在耳边回响。 眼前的美好花草已经凋零憔悴,这暮秋的景象是多么的萧条冷落啊。 平日里说说笑笑也觉得毫无趣味,与人交往也只是敷衍了事。 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山根本看不见,人生百年就这么白白地虚度过去了。 过去的事情都成了愁绪的来源,新结识的朋友也不能让我感到快乐。 你又要与我分别,这让我更加感到寂寞孤独。 就像东晋高僧惠远虽然会去寻访友人,可陶渊明却只能独自饮酒。 主人家对我的恩情十分深厚,只是我自己才学浅薄。 承蒙主人委婉地关照提拔,可我却依旧命运坎坷。 谈论边疆战事的奏书还没呈上去,招隐的诗篇却已经写好了。 那些权贵们早已吃过了早餐,哪里还会遵守过去的承诺呢。 就像飞禽失去了栖息的树木,我这流水也总是思念着沟壑。 我在千里之外给你寄去美好的祝愿,梦里都盼望着能回到那青山环绕的城郭。
关于作者
唐代李端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