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路司谏侍从叔赴洪州

郄超本绝伦,得意在芳春。 勋业耿家盛,风流荀氏均。 声名金作赋,白皙玉为身。 敛笏辞天子,乘龟从丈人。 度关行且猎,鞍马何躞蹀。 猿啸暮应愁,湖流春好涉。 浔阳水分送,于越山相接。 梅雨细如丝,蒲帆轻似叶。 逢风燕不定,值石波先叠。 楼见远公庐,船经徐穉业。 邑人多秉笔,州吏亦负笈。 村女解收鱼,津童能用檝。 唯我有荆扉,无成未得归。 见君兄弟出,今日自沾衣。

译文:

郄超本就是才智超群、无人能及之人,你也像他一样在这美好的春天里得意顺遂。 你的家族如耿家一般功勋卓著、兴盛显赫,你身上的潇洒风度也和荀氏子弟不相上下。 你才华出众,声名远扬,能作出如金子般华美的辞赋,你面容白皙,身姿如玉般温润。 你恭敬地收起朝笏向天子辞别,带着侍从跟随长辈前往洪州。 你过关的时候一边赶路一边打猎,骑着马姿态潇洒。 傍晚猿猴的啼叫应会让人感到忧愁,春天里湖水碧波荡漾,正适合乘船游览。 浔阳的江水在这里与你分别流淌,洪州和于越的山峦相互连接。 梅雨细细如丝般飘落,蒲草编织的船帆轻得就像树叶。 遇到风,燕子在空中飘忽不定;碰到礁石,水波先泛起层层叠叠的涟漪。 在楼上能望见远公居住的庐舍,船只经过徐穉隐居的地方。 洪州当地百姓很多都擅长舞文弄墨,州里的小吏也背着书箱勤奋学习。 村里的女子懂得捕鱼的技巧,渡口的孩童也能熟练地划动船桨。 只有我还守着那简陋的柴门,一事无成,没办法回到故乡。 看到你们兄弟二人有这样的成就而外出任职,我今天不禁泪湿衣襟。
关于作者
唐代李端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