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至涪州先寄王员外使君纵

文教通夷俗,均输问火田。 江分巴字水,树入夜郎烟。 毒瘴含秋气,阴崖蔽曙天。 路难空计日,身老不由年。 将命宁知远,归心讵可传。 星郎复何意,出守五溪边。

译文:

您以文化教化沟通了当地夷人的习俗,还关心着用均输法管理刀耕火种的农田之事。 江水在此分流,形成了“巴”字形状的水道,树木一直延伸到夜郎那弥漫着云烟的地方。 秋季的毒瘴之气弥漫在空中,背阴的山崖遮住了清晨的天空。 道路艰难,只能徒劳地计算着归期,人渐渐老去,却并非仅仅因为岁月的流逝。 我奉命远行,哪会在意路途遥远,可归乡的心情又怎么能说得清楚呢。 您这位如天上星宿般的郎官,又是出于什么缘由,到五溪边上出任州郡长官呢。
关于作者
唐代戴叔伦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