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歌

木兰抱杼嗟,借问复为谁。 欲闻所戚戚,感激彊其颜。 老父隶兵籍,气力日衰耗。 岂足万里行,有子复尚少。 胡沙没马足,朔风裂人肤。 老父旧羸病,何以彊自扶。 木兰代父去,秣马备戎行。 易却纨绮裳,洗却铅粉妆。 驰马赴军幕,慷慨携干将。 朝屯雪山下,暮宿青海傍。 夜袭燕支虏,更携于阗羌。 将军得胜归,士卒还故乡。 父母见木兰,喜极成悲伤。 木兰能承父母颜,却卸巾鞲理丝簧。 昔为烈士雄,今为娇子容。 亲戚持酒贺父母,始知生女与男同。 门前旧军都,十年共崎岖。 本结弟兄交,死战誓不渝。 今者见木兰,言声虽是颜貌殊。 惊愕不敢前,叹息徒嘻吁。 世有臣子心,能如木兰节。 忠孝两不渝,千古之名焉可灭。

译文:

木兰抱着织机的梭子叹着气,究竟是为了谁这么愁苦呢?想要听她说所忧愁的事情,她感激地强颜述说:老父隶属于兵籍,必须服兵役,但是他体力已经逐日衰减,怎么经得起万里征程呢,虽然有儿子但是年纪尚小(不能够替父服役)。北地的风沙足以淹没战马的马蹄,凛冽的北风足以撕裂人的皮肤。老父本来就有病了,身体虚弱,依赖什么来照顾自己呢?   木兰决定替代父亲去服役,喂饱了马后著上戎装踏上行程。换掉了华丽的闺阁衣裳,洗净了铅华的妆饰。纵马赶赴军营,豪壮地提携着宝剑(注:干将是古剑,此处借用为宝剑。)早晨停马在雪山之下,傍晚借宿在青海湖的旁边。夜晚三更突袭了燕地部族的胡虏,抓住了于滇的酋长。(注:此二句为互文)。将军(应是木兰)得胜荣归,士卒返回故乡。   父母看到木兰归家,高兴到了极点反而突然生出悲哀之情。木兰能够承接安慰父母,脱下戎装整理丝簧。昔日是烈士豪雄,如今却变成了娇美的女子的容貌。亲戚们举着酒杯来祝贺木兰的父母,(木兰的父母)到现在才知道生女儿原来同生儿子一样。门前都曾是木兰的旧部士兵,十年来一起出生入死。本来结下了兄弟的情谊,誓死共同战斗终不改变。今天看到木兰,声音虽然相同,但容貌已经改变了。木兰的旧部士兵惊慌地不敢上前,他们徒自叹着气而已。世上哪有这样的臣子,能有木兰这样的气节情操,忠孝两全,千古的英名哪里能够泯灭?
关于作者
唐代韦元甫

少修谨,敏于学行。初任白马尉。探访使韦陟深器之,奏充支使。累迁苏州刺史,浙江西道团练观察等使。大历初,(公元七六六年)徵拜尚书右丞。出为淮南节度使,凡三年,以疾卒于位。今存之木兰歌,相传为元甫得自民间。他曾拟作一首,亦见乐府诗集及全唐诗中。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