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杜山人弹胡笳

绿琴胡笳谁妙弹,山人杜陵名庭兰。 杜君少与山人友,山人没来今已久。 当时海内求知音,嘱付胡笳入君手。 杜陵攻琴四十年,琴声在音不在弦。 座中为我奏此曲,满堂萧𫗋如穷边。 第一第二拍,泪尽蛾眉没蕃客。 更闻出塞入塞声,穹庐毡帐难为情。 胡天雨雪四时下,五月不曾芳草生。 须臾促轸变宫征,一声悲兮一声喜。 南看汉月双眼明,却顾胡儿寸心死。 回鹘数年收洛阳,洛阳士女皆驱将。 岂无父母与兄弟,闻此哀情皆断肠。 杜陵先生证此道,沈家祝家皆绝倒。 如今世上雅风衰,若个深知此声好。 世上爱筝不爱琴,则明此调难知音。 今朝促轸为君奏,不向俗流传此心。

译文:

这世间谁能精妙地弹奏绿琴和胡笳呢?是杜陵那个名叫庭兰的山人。杜君年少时就与这位山人结为好友,可惜山人已经离世很久了。 当年在四海之内寻觅知音,山人便将胡笳弹奏之技托付给了杜君。杜陵先生钻研琴艺长达四十年,他弹琴讲究的是音韵,而非仅仅依靠琴弦发声。 今天他在座中为我们弹奏这首曲子,满座都弥漫着萧瑟凄凉的氛围,仿佛置身于荒远的边疆。 当弹出第一拍、第二拍时,那些流落塞外、愁眉不展的女子泪已流尽。再听到那出塞又入塞的曲调,就连住在穹庐毡帐里的人也难以自持。 胡地一年四季都飘着雨雪,到了五月都见不到芳草生长。 不一会儿,他快速转动琴轸变换宫征之音,时而悲声婉转,时而喜悦欢快。仿佛能看到那些流落胡地的人,向南望见汉家的月亮时双眼明亮,但回头看看身边的胡儿,心中又满是绝望。 回鹘人多年前攻占洛阳,洛阳的女子都被驱赶掳掠而去。她们难道没有父母兄弟吗?听到这哀伤的曲调,无不肝肠寸断。 杜陵先生精通琴道,沈家、祝家这些懂琴的人听了他的弹奏都为之倾倒。 如今世上高雅的风尚已经衰败,有谁能真正懂得这胡笳之音的美妙呢?世上的人大多喜爱古筝而不爱琴,由此可见这胡笳之调很难遇到知音。 今天我催促杜陵先生为您弹奏此曲,这心意可不会向那些俗人去诉说啊。
关于作者
唐代戎昱

戎昱,(744~800)唐代诗人。荆州(今湖北江陵)人,郡望扶风(今属陕西)。少年举进士落第,游名都山川,后中进士。宝应元年(762),从滑州、洛阳西行,经华阴,遇见王季友,同赋《苦哉行》。大历二年(767)秋回故乡,在荆南节度使卫伯玉幕府中任从事。后流寓湖南,为潭州刺史崔瓘、桂州刺史李昌巙幕僚。建中三年(782)居长安,任侍御史。翌年贬为辰州刺史。后又任虔州刺史。晚年在湖南零陵任职,流寓桂州而终。中唐前期比较注重反映现实的诗人之一。名作《苦哉行》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羁旅游宦、感伤身世的作品以《桂州腊夜》较有名。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