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佛示持帚,仲尼称执鞭。 列生御风归,饲豕如人焉。 曹溪第六祖,踏碓逾三年。 伊人自何方,长绶趋遥泉。 开士行何苦,双瓶胝两肩。 萧寺百余僧,东厨正扬烟。 露足沙石裂,外形巾褐穿。 若其有此身,岂得安稳眠。 独出违顺境,不为寒暑还。 大圣于其中,领我心之虔。 万法常空灭,无生因忍全。 一国一释迦,一灯分百千。 永愿遗世知,现身弥勒前。 潜容偏虚空,灵响不可传。 智慧舍利佛,神通自干连。 阿若憍陈如,迦叶迦旃延。 左右二菩萨,文殊并普贤。 身披六铢衣,亿劫为大仙。 宝塔宝楼阁,重檐交梵天。 譬如一明珠,共赞光白圆。 天魔波旬等,降伏金刚坚。 野叉罗刹鬼,亦赦尘垢缠。 乃致金翅鸟,吞龙护洪渊。 一十一众中,身意皆快然。 八河注大海,中有楞伽船。 佛法付国王,平等无颇偏。 天子事端拱,大臣行其权。 玉堂无蝇飞,五月冰凛筵。 尽力答明主,犹自招罪愆。 九族无白身,百花动婵娟。 神圣恶如此,物华不能妍。 禄山一微胡,驱马来自燕。 宛彼宫阙丽,如何犬羊膻。 苦哉千万人,流血成丹川。 此辈之死后,镬汤所熬煎。 业风吹其魂,猛火烧其烟。 独有丁行者,无忧树枝边。 市头盲老人,长者乞一钱。 韬照多密用,为君吟此篇。
归阳萧寺有丁行者能修无生忍担水施僧况归命稽首作诗
译文:
这首诗很长且包含大量佛教相关内容,以下是较为流畅的现代汉语翻译:
化佛展现出持帚的形象,就如同孔子曾说愿意为贤能者执鞭驾车一样。列子能驾着风归来,有人饲养猪也能达到如同对待人一样的境界。曹溪的第六祖慧能,在舂米的碓坊劳作了超过三年。这位丁行者从何方而来,带着长长的绶带奔向远处的泉水。
这位修行的开士(菩萨)修行多么辛苦,用两个水瓶担水,肩膀都磨出了茧子。萧寺中有一百多位僧人,东边的厨房正炊烟袅袅。他光着脚,沙石都能把脚硌裂,身上的僧衣也已破旧。要是有对自身的执着,哪能安稳地入眠呢。
他独自超脱于顺境与逆境之外,不会因为寒暑的变化而改变修行的脚步。伟大的佛陀就在这修行的情境中,引领着我内心的虔诚。世间万法常常是空幻灭去的,无生的境界凭借着忍辱得以保全。
一个国家有一位释迦牟尼佛,就如同一点灯光可以分成百千盏光明。我永远希望能忘却世间的俗知俗见,能现身在弥勒佛的面前。他的潜藏的容仪遍布虚空,那灵动的法音却难以言传。
智慧如同舍利佛,神通好比目犍连。像阿若憍陈如、迦叶、迦旃延等贤圣。左右两侧的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身披轻薄的六铢衣,经过亿劫修行成为大仙。
宝塔和宝楼阁,重重屋檐与梵天相交。就好像一颗明亮的珍珠,众人都称赞它的光洁、圆润。天魔波旬之类的恶魔,被金刚般的意志降伏。野叉、罗刹等恶鬼,也被赦免了尘垢的缠缚。甚至金翅鸟,能吞龙又守护着深潭。
在这十一位贤圣的群体中,身心都感到愉悦畅快。八条河流注入大海,其中有承载佛法的楞伽船。佛法交付给国王,能做到平等而没有偏颇。天子只需端身拱手治理天下,大臣们行使他们的职权。
玉堂之中没有苍蝇飞舞,五月的筵席上冰块散发着寒意。大臣们尽力报答贤明的君主,可还是会招来罪过。家族中没有一个平民,百花绽放美丽动人。但神圣厌恶这样的景象,即便万物繁华也失去了光彩。
安禄山这个小小的胡人,驱马从燕地而来。那宫殿是如此壮丽,却被他这样的犬羊之辈玷污。可悲啊那千万人,鲜血都汇成了红色的河流。这些恶人死后,会在镬汤中遭受煎熬。业风会吹动他们的魂魄,猛火会燃烧他们的罪恶之烟。
只有丁行者,能在无忧树旁安然修行。就像集市上的盲眼老人,向长者乞讨一文钱。他深藏智慧有诸多妙用,我为您吟出这一篇诗文。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