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李季友

栖鸟不恋枝,喈喈在同声。 行子驰出户,依依主人情。 昔时霜台镜,丑妇羞尔形。 闭匣二十年,皎洁常独明。 今日照离别,前途白发生。

译文:

栖息在枝头的鸟儿,并不眷恋那树枝,它们欢快地啼叫着,是因为能和同伴发出同样的声音而感到愉悦。 远行的人匆匆忙忙地奔出房门,而主人却满含着不舍之情,依依惜别。 从前,那放置在御史台的明镜啊,长相丑陋的妇人见到自己在镜中的模样都会感到羞愧。这镜子被关闭在匣子中二十年了,可它依旧皎洁明亮,独自散发着光芒。 如今这镜子照着我们离别,仿佛预示着此去前途艰难,只怕还没走到尽头,两鬓就已生出白发。
关于作者
唐代王季友

王季友,生于公元714年3月11日,卒于794年12月18日,名徽,字季友,号云峰居士,洪州南昌人,祖籍河南洛阳,生于豫章东湖之滨。王季友幼年家道破落,遂与其兄一同迁至丰城云岭定居,并用功读书。王季友在22岁时便考中状元,并任御史治书。但因厌倦时政,无意与李林甫之辈为伍,王季友不久后返回到丰城,在株山脚下的龙泽智度寺设帐授徒,开始了长达二十多年的隐居生活。隐居期间,王季友著有《龙泽遗稿》、《四书要注》、《六经通义》等作。名气亦响喝当时,杜甫、钱起、郎士元等人都与其有唱和之作。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