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郑公秋晚北池临眺

北池云水阔,华馆辟秋风。 独鹤元依渚,衰荷且映空。 采菱寒刺上,蹋藕野泥中。 素檝分曹往,金盘小径通。 萋萋露草碧,片片晚旗红。 杯酒沾津吏,衣裳与钓翁。 异方初艳菊,故里亦高桐。 摇落关山思,淹留战伐功。 严城殊未掩,清宴已知终。 何补参卿事,欢娱到薄躬。

译文:

北池的水面广阔,云水相连,华丽的馆舍迎着秋风敞开。 一只孤独的鹤原本就栖息在水中小洲上,衰败的荷叶还映照在天空之下。 人们冒着寒意去采菱角,菱角的刺扎人,在野外的泥沼里踏藕。 白色的船桨整齐地划动,船只分组前行,金色的盘子似的果实(可能是莲蓬等)所在之处有小径相通。 岸边的秋草在露水的浸润下呈现出一片碧绿,傍晚时分,那一片片旗帜在风中显得格外鲜红。 拿出杯中的酒赏赐给渡口的小吏,把衣裳送给钓鱼的老翁。 在这异地他乡,艳丽的菊花刚刚绽放,而故乡此时想必也有高大的梧桐。 看到草木凋零,不禁勾起了我对关山之外故乡的思念,长久停留在此地,也不知何时能建立战伐之功。 严整的城门还未关闭,但这场清雅的宴会已经结束了。 我又怎能对郑公(参卿)的事务有所补益呢,只是自己享受了这一番欢娱罢了。
关于作者
唐代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