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

春生南国瘴,气待北风苏。 向晚霾残日,初宵鼓大𬬻。 爽携卑湿地,声拔洞庭湖。 万里鱼龙伏,三更鸟兽呼。 涤除贪破浪,愁绝付摧枯。 执热沈沈在,凌寒往往须。 且知宽疾胏,不敢恨危途。 再宿烦舟子,衰容问仆夫。 今晨非盛怒,便道即长驱。 隐几看帆席,云州涌坐隅。

译文:

春天来了,在南方这充满瘴气的地方,这恶劣的气息正等待着北风来将它吹散、复苏。 傍晚时分,阴霾遮蔽了残阳。初夜之时,北风就像巨大的风箱鼓荡起来。 这清爽的北风携带着力量,驱散了低洼潮湿之地的沉闷,它的声势仿佛拔起了整个洞庭湖的水浪。 在这强劲北风的吹拂下,万里江水中的鱼龙都蛰伏起来,三更时分,鸟兽被寒风吹得发出呼号。 它能涤除那些妄图兴风作浪的邪恶,让那些令人忧愁绝望的事物如同枯败的草木般被摧毁。 酷热的暑气沉沉地笼罩着大地,人们常常盼望着这凌寒的北风到来。 而且我知道这北风能让我那染病的肺得到舒缓,所以不敢怨恨这旅途的艰险。 我在舟中连续住了两晚,麻烦了船夫,我带着衰老的面容询问仆夫行程。 今天早晨北风不像之前那样猛烈了,若道路顺畅就可以长驱前行。 我倚着小桌看着船帆,云朵缭绕的洲渚仿佛在船的角落涌起。
关于作者
唐代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