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闷

地阔平沙岸,舟虚小洞房。 使尘来驿道,城日避乌樯。 暑雨留蒸湿,江风借夕凉。 行云星隐见,叠浪月光芒。 萤鉴缘帷彻,蛛丝罥鬓长。 哀筝犹凭几,鸣笛竟沾裳。 倚著如秦赘,过逢类楚狂。 气冲看劒匣,颖脱抚锥囊。 妖孽关东臭,兵戈陇右创。 时清疑武略,世乱跼文场。 余力浮于海,端忧问彼苍。 百年从万事,故国耿难忘。

译文:

宽阔的大地上,是平坦的沙岸,我乘坐着空空的小船,船中那小小的舱室就像我的居所。 使者扬起的尘土在驿道上弥漫,城墙上的落日仿佛在躲避着船上乌黑的桅杆。 夏日的雨停了,但湿热的气息还留存着,江上的风在傍晚时分送来了丝丝凉意。 天空中的云朵飘移,星星时隐时现,层层叠叠的波浪在月光下闪耀着光芒。 萤火虫的光亮透过帷幕,蜘蛛吐出的丝挂在鬓发上显得那么长。 有人还倚着几案弹奏着哀伤的古筝,那鸣笛的声音竟让人泪湿衣裳。 我如今就像秦国的赘婿一样无所作为,与人交往也如同楚国的狂人般不合时宜。 我意气风发,看着那装剑的匣子,渴望能像毛遂一样脱颖而出,抚着那锥囊般的抱负。 关东地区的妖孽们臭名昭著,陇右一带还饱受兵戈战乱的创伤。 时局看似清平,却让人怀疑武力谋略是否还有用,世道混乱时,文人又只能局促在文场之中。 我真想有剩余的力气远渡大海,满心的忧愁只能向苍天发问。 人生百年,经历了无数的事情,但故国始终在我心中,难以忘怀啊。
关于作者
唐代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