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唐代 杜甫 自瀼西荆扉且移居东屯茅屋四首 三 自瀼西荆扉且移居东屯茅屋四首 三 4 次阅读 纠错 唐代 • 杜甫 道北冯都使,高斋见一川。 子能渠细石,吾亦沼清泉。 枕带还相似,柴荆即有焉。 斫畬应费日,解缆不知年。 译文: 在道路北面住着冯都使,他那高雅的书斋可以俯瞰一整片平川。 你能够精心整治那些细小的石头来装点庭院,我也能引来清澈的泉水汇聚成小池塘。 咱们住处的环境,那依山傍水的情形颇为相似,就连用柴荆编成的门也都有。 我开垦荒地恐怕要耗费不少时日,可何时解开缆绳离开这里,我却毫无头绪,不知会是哪一年了。 标签: 唐诗 关于作者 唐代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纳兰青云 ×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