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阁二首 一

巫山小摇落,碧色见松林。 百鸟各相命,孤云无自心。 层轩俯江壁,要路亦高深。 朱绂犹纱帽,新诗近玉琴。 功名不早立,衰病谢知音。 哀世非王粲,终然学越吟。

译文:

在巫山这片地方,已有了些许秋意的凋零之景,那一片碧绿之色中还能清晰看到松林的模样。 众多的鸟儿各自呼唤着同伴,仿佛在交流着生活的点滴;而那孤独的云朵,却好像没有自己的心思,只是随意地飘荡着。 我站在层层楼阁之上,俯身就能看到陡峭如壁的江岸;那重要的道路,也显得既深邃又高远,难以轻易涉足。 我如今身上的红色官服,就如同那普通的纱帽一样,没什么实际意义;我新创作的诗歌,倒像是悦耳的玉琴之音,给我带来一些慰藉。 可惜啊,我没能早早地建立起功名,如今衰老且疾病缠身,只能向知音谢别,无法再与他们一同追逐理想。 我虽生在这哀伤的世道,但我终究不是王粲那样能有机会施展才华的人;可我还是会像庄舄思念故乡那样,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即便不被理解,也坚持表达自我。
关于作者
唐代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