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留赠集贤院崔于二学士

昭代将垂白,途穷乃叫阍。 气冲星象表,词感帝王尊。 天老书题目,春宫验讨论。 倚风遗鶂路,随水到龙门。 竟与蛟螭杂,空闻燕雀喧。 青冥犹契阔,陵厉不飞飜。 儒术诚难起,家声庶已存。 故山多药物,胜概忆桃源。 欲整还乡斾,长怀禁掖垣。 谬称三赋在,难述二公恩。

译文:

在这政治清明的时代,我却已将近白发苍苍,走投无路之下才去叩击宫门求见君王。 我进献的文章气势磅礴,直冲星象之外;言辞动人,连帝王也为之动容。 天子的近臣拟定考试题目,东宫太子也来检验我们的讨论。 我本如乘风而行的鸟儿,本应踏上顺利的路途,又似随水漂流的物件,期望能抵达龙门。 可最终却与蛟龙混杂在一起,白白地听着燕雀的喧闹。 高远的天空与我还是那么遥远,想要奋力高飞却难以如愿。 儒家的学说确实难以借此兴起,但家族的名声或许还能得以留存。 故乡的山里有很多药材,那里的美景让我想起了桃花源。 我打算整理好回乡的旗帜,可心中却一直怀念着宫廷。 我惭愧地说自己有三篇赋作留存于世,但实在难以诉说二位学士对我的恩情。
关于作者
唐代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