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怀二首 一

劳生共乾坤,何处异风俗。 冉冉自趋竞,行行见羁束。 无贵贱不悲,无富贫亦足。 万古一骸骨,邻家递歌哭。 鄙夫到巫峡,三岁如转烛。 全命甘留滞,忘情任荣辱。 朝班及暮齿,日给还脱粟。 编蓬石城东,采药山北谷。 用心霜雪间,不必条蔓绿。 非关故安排,曾是顺幽独。 达士如弦直,小人似钩曲。 曲直我不知,负暄候樵牧。

译文:

人们终生劳碌地生活在天地之间,无论走到哪里,各地的风俗其实也没有太大的差异。 世间的人们都像那缓缓前行的样子,争名逐利,而我一路走来,却处处感受到束缚。 没有了贵贱之分,也就不会有悲哀;没有财富,但只要能安于贫困,也觉得满足。 从古至今,人最终都不过是一具骸骨罢了,邻家一会儿传来歌声,一会儿又传来哭声,人生就是如此无常。 我这平庸之人来到巫峡,不知不觉已经过了三年,时光就像风中转动的蜡烛一样过得飞快。 我甘愿留在此地以保全性命,也不再把荣辱放在心上。 我已到了暮年,还能在朝廷里挂个名,每天能得到糙米维持生计。 我在石城东边编扎蓬草搭建居所,到山北的山谷中去采药。 我就像在霜雪中坚守的心志,不追求那枝叶的翠绿繁茂。 这并非是我刻意去安排的,只是向来顺应自己幽居独处的本性。 通达的人为人正直,就像弓弦一样;而小人则心思弯曲,如同钩子。 至于曲直对错,我也不想去分辨了,我就晒着太阳,等待着砍柴和放牧的人归来。
关于作者
唐代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