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哀诗 故秘书少监武功苏公源明

武功少也孤,徒步客徐衮。 读书东岳中,十载考坟典。 时下莱芜郭,忍饥浮云𪩘。 负米晚为身,每食脸必泫。 夜字照𦶟薪,垢衣生碧藓。 庶以勤苦志,报兹劬劳显。 学蔚醇儒姿,文包旧史善。 洒落辞幽人,归来潜京辇。 射君东堂策,宗匠集精选。 制可题未干,乙科已大阐。 文章日自负,吏禄亦累践。 晨趋阊阖内,足蹋宿昔趼。 一麾出守还,黄屋朔风卷。 不暇陪八骏,虏庭悲所遣。 平生满尊酒,断此朋知展。 忧愤病二秋,有恨石可转。 肃宗复社稷,得无逆顺辨。 范晔顾其儿,李斯忆黄犬。 秘书茂松意,溟涨本末浅。 青荧芙蓉劒,犀兕岂独剸。 反为后辈亵,予实苦怀缅。 煌煌斋房芝,事绝万手搴。 垂之俟来者,正始征劝勉。 不要悬黄金,胡为投乳贙。 结交三十载,吾与谁游衍。 荥阳复冥莫,罪罟已横罥。 呜呼子逝日,始泰则终蹇。 长安米万钱,凋丧尽余喘。 战伐何当解,归帆阻清沔。 尚缠漳水疾,永负蒿里饯。

译文:

武功人苏源明年少时便成了孤儿,独自一人徒步到徐州、兖州一带客居。 他在东岳泰山中潜心读书,花了十年时间研读古代经典文献。 有时他会到莱芜城,即便忍饥挨饿,也如浮云般淡泊地面对那山峦。 他成年后才想着背米赡养亲人,可亲人已逝,每次吃饭想起此事就泪流满面。 夜晚他借着燃烧的柴薪照明写字,破旧的衣服上都长出了绿藓。 他希望凭借这份勤苦的志向,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让他们显耀。 他学识渊博,有醇儒的风姿,文章涵盖了旧史的精华。 他洒脱地告别隐居之人,回到京城长安潜藏待时。 他参加东堂策试,众多宗师巨匠都对他的答卷进行精心评选。 皇帝的制书批准的字迹还未干,他就已经在乙科考试中声名大显。 他对自己的文章日益自负,也多次担任官吏领取俸禄。 清晨他匆忙赶到宫殿之内,脚上满是往日奔波留下的趼子。 他曾一次出京去做地方官,可不久后时局动荡,皇帝被迫在朔风中逃离。 他来不及陪伴皇帝出行,被叛军掳到敌营,心中满是悲苦。 他平日里总是酒杯满盈,可从那之后就无法再与朋友畅快相聚。 他忧愤成疾长达两年,心中的遗憾即便石头也能为之转动。 肃宗恢复了社稷,难道还分不清逆顺吗? 就像范晔临终顾念儿子,李斯临刑忆起牵黄犬出上蔡东门之事。 苏源明有茂松般的高洁品格,而那些像沧海涨潮般的小人根本无法理解他的深浅。 他如青荧闪亮的芙蓉剑,难道只能用来斩杀犀兕吗? 反而被后辈轻慢,我实在是苦苦地缅怀他。 他就像那辉煌的斋房灵芝,此事过后再无人能采得。 他的事迹只能留给后来人,以正始之风来激励劝勉后人。 不要空悬黄金招揽人才,为何要去招惹像乳贙般的恶人呢? 我与他结交三十年,如今他去了,我还能和谁一起游乐呢? 荥阳的郑虔也已去世,他还曾遭受到无端的罪网牵连。 唉,你去世的时候,开始还算安泰,最终却如此艰难。 长安米价贵至万钱,百姓凋零,我也只剩一口气苟延残喘。 战乱何时才能结束,我想乘船归乡却被清澈的沔水阻隔。 我还被疾病缠绕,永远无法去为你送葬了。
关于作者
唐代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