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哀诗 赠司空王公思礼

司空出东夷,童稚刷劲翮。 追随燕蓟儿,颖锐物不隔。 服事哥舒翰,意无流沙碛。 未甚拔行间,犬戎大充斥。 短小精悍姿,屹然强寇敌。 贯穿百万众,出入由咫尺。 马鞍悬将首,甲外控鸣镝。 洗剑青海水,刻铭天山石。 九曲非外蕃,其王转深壁。 飞兔不近驾,鸷鸟资远击。 晓达兵家流,饱闻春秋癖。 胸襟日沈静,肃肃自有适。 潼关初溃散,万乘犹辟易。 偏裨无所施,元帅见手格。 太子入朔方,至尊狩梁益。 胡马缠伊洛,中原气甚逆。 肃宗登宝位,塞望势敦迫。 公时徒步至,请罪将厚责。 际会清河公,间道传玉册。 天王拜跪毕,谠议果冰释。 翠华卷飞雪,熊虎亘阡陌。 屯兵凤凰山,帐殿泾渭辟。 金城贼咽喉,诏镇雄所搤。 禁暴清无双,爽气春淅沥。 巷有从公歌,野多青青麦。 及夫哭庙后,复领太原役。 恐惧禄位高,怅望王土窄。 不得见清时,呜呼就窀穸。 永系五湖舟,悲甚田横客。 千秋汾晋间,事与云水白。 昔观文苑传,岂述廉蔺绩。 嗟嗟邓大夫,士卒终倒戟。

译文:

### 前言 《八哀诗·赠司空王公思礼》是杜甫为哀悼王思礼而作。诗中详细叙述了王思礼的生平事迹和卓越战功,高度赞扬了他的军事才能与忠诚品质,也表达了诗人对他的深切缅怀。以下是将这首诗翻译为现代汉语: ### 正文 司空王思礼出生于东夷之地,自幼就如羽翼刚健的雄鹰,充满了冲劲。 他和燕蓟一带的少年们一同成长,聪明敏锐,对事物的理解透彻,没有什么能阻隔他的认知。 后来他追随哥舒翰效力,心里根本不把那流沙大漠般艰险的环境当回事。 在军中起初他还没从普通士兵中崭露头角,吐蕃等犬戎势力就大肆侵扰边疆。 他身材短小却精悍强壮,傲然挺立着与强悍的敌寇对抗。 在百万敌军中他能纵横驰骋,进出敌阵就像在咫尺之间那样自如。 他把敌人将领的首级悬挂在马鞍上,身披战甲还能精准操控响箭。 他在青海之畔洗净战剑上的血迹,期望能像古代名将一样在天山的石头上刻下自己的功绩。 黄河九曲之地原本并非外蕃的领地,可那里的首领却退缩到深险的壁垒之中。 良马“飞兔”没有用来拉车,就像凶猛的鸷鸟要留着进行远途搏击。 他通晓兵家的各种流派学说,还对《春秋》有着浓厚的兴趣,饱读其中义理。 他的胸襟日益沉稳宁静,举止端庄,自有一番安适从容的气质。 潼关之战,唐军初次溃败,连皇帝都为之退避。 那些副将们都不知所措,无法施展才能,元帅也只能亲自格斗。 太子前往朔方,玄宗前往梁州、益州避难。 胡人的兵马在伊水、洛水一带肆虐,中原大地的局势极度恶劣。 肃宗登上皇位,平息叛乱、收复失地的形势紧迫。 王思礼当时徒步赶来,准备领受严厉的罪责。 恰逢清河公,他从小路传来玉册。 肃宗拜跪接受玉册后,经过一番正直的议论,对他的罪责果然消除。 皇帝的车驾在飞雪之中前行,勇猛的将士们遍布田野。 军队屯驻在凤凰山,营帐和宫殿在泾水、渭水一带开辟出来。 金城县是贼军的咽喉要地,皇帝下诏让他镇守,他牢牢地扼守住这个关键之处。 他禁止暴行,在这方面无人能及,他的刚正之气就像春日里淅沥的细雨,滋润着大地。 街巷里有百姓歌颂他的歌谣,田野里长满了青青的麦苗。 等到玄宗驾崩之后,他又领命前往太原任职。 他担心自己的禄位过高,又感慨国家的领土被贼人侵占,如此狭小。 可惜他没能亲眼见到天下清平的时刻,就不幸去世了。 他就像永远系泊在五湖的船只,他的部下悲痛之情超过了田横的门客。 千秋万代之后,汾水、晋水之间,他的事迹就像云水一样洁白无瑕,流传不息。 往昔我阅读《文苑传》,那里面哪里能记载像蔺相如、廉颇那样的功绩呢。 可叹啊,就像邓艾那样的贤能之人,最后却落得士卒倒戈相向的悲惨结局。
关于作者
唐代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