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薪行

夔州处女发半华,四十五十无夫家。 更遭丧乱嫁不售,一生抱恨堪咨嗟。 土风坐男使女立,应当门户女出入。 十犹八九负薪归,卖薪得钱应供给。 至老双鬟只垂颈,野花山叶银钗竝。 筋力登危集市门,死生射利兼盐井。 面妆首饰杂啼痕,地褊衣寒困石根。 若道巫山女麤丑,何得此有昭君邨。

译文:

在夔州这个地方,许多年轻女子头发都已半白了,四五十岁还没嫁出去。又遭遇了战乱,她们更难找到合适的夫家,一生都心怀遗憾,实在让人叹息。 这里的风俗是男人坐着享受,女人却要承担各种事务。家里的大小事情都得靠女人出面去处理。十个女子当中大概有八九个每天都要背着柴草回来,把柴卖了钱来维持家里的开销。 这些女子到老了,双鬟依旧垂在脖子边,头上随意插着野花和山叶当作银钗装饰。她们拼尽全力,爬上险峻的山路去集市卖柴,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去盐井边做些营生以求获利。 她们脸上化的妆、戴的首饰和眼泪混在一起。夔州这个地方狭窄,她们衣裳单薄,只能困守在石头旁边艰难度日。要是说巫山的女子都又粗又丑,那为什么这里会有昭君村呢(暗示这里也有美丽贤淑的女子)。
关于作者
唐代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