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唐代 杜甫 水槛 水槛 1 次阅读 纠错 唐代 • 杜甫 苍江多风飙,云雨昼夜飞。 茅轩驾巨浪,焉得不低垂。 游子久在外,门户无人持。 高岸尚如谷,何伤浮柱攲。 扶颠有劝诫,恐贻识者嗤。 既殊大厦倾,可以一木支。 临川视万里,何必阑槛为。 人生感故物,慷慨有余悲。 译文: 苍莽的江面上常常狂风怒号,云雨不分昼夜地在空中飞驰涌动。 我居住的茅草屋就像架在汹涌巨浪之上,怎么能不被吹打得低垂摇晃呢。 我这个漂泊在外的游子,已经在他乡滞留很久了,家中门户都无人照管。 高高的河岸尚且会被冲蚀成深谷,那水上支撑房屋的柱子倾斜又有什么可悲伤的呢。 有人劝我去扶正倾斜的东西,可我担心这样的举动会被有见识的人嘲笑。 这毕竟和那大厦将倾的情况不同,一根木头或许还能支撑住这小小的倾斜。 面对这奔流不息的江水,极目远眺万里之景,又何必非要那栏杆来凭靠呢。 人啊,看到这些旧日事物难免会心生感慨,心中满是慷慨激昂却又夹杂着无尽的悲戚。 标签: 唐诗 关于作者 唐代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纳兰青云 ×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