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

昔我去草堂,蛮夷塞成都。 今我归草堂,成都适无虞。 请陈初乱时,反复乃须臾。 大将赴朝廷,群小起异图。 中宵斩白马,盟歃气已麤。 西取邛南兵,北断劒阁隅。 布衣数十人,亦拥专城居。 其势不两大,始闻蕃汉殊。 西卒却倒戈,贼臣互相诛。 焉知肘腋祸,自及枭獍徒。 义士皆痛愤,纪纲乱相逾。 一国实三公,万人欲为鱼。 唱和作威福,孰肯辨无辜。 眼前列杻械,背后吹笙竽。 谈笑行杀戮,溅血满长衢。 到今用钺地,风雨闻号呼。 鬼妾与鬼马,色悲充尔娱。 国家法令在,此又足惊吁。 贱子且奔走,三年望东吴。 弧矢暗江海,难为游五湖。 不忍竟舍此,复来薙榛芜。 入门四松在,步屧万竹疎。 旧犬喜我归,低徊入衣裾。 邻舍喜我归,酤酒携胡芦。 大官喜我来,遣骑问所须。 城郭喜我来,宾客隘邨墟。 天下尚未宁,健儿胜腐儒。 飘飖风尘际,何地置老夫。 于时见疣赘,骨髓幸未枯。 饮啄媿残生,食薇不敢余。

译文:

### 开头回顾离归草堂背景 以前我离开草堂的时候,是因为蛮夷入侵,占据了成都。如今我回到草堂,成都刚好没有了忧患。 ### 叙述成都之乱经过 让我来陈述一下刚开始发生动乱的时候,局势的反复变化就在须臾之间。大将被召回朝廷,一群小人便起了反叛的心思。半夜里斩杀白马,歃血为盟,那气势嚣张至极。他们向西调集邛南的兵力,向北切断剑门关的要道。几十个平民百姓,也占据了重要的城池。他们和朝廷势不两立,这时才看到蕃和汉的区别。西边的士兵倒戈相向,贼臣们互相残杀。谁能想到身边的祸患,竟然降临到了这些如枭獍般狠毒的人身上。正义之士都痛心愤怒,国家的法纪纲常也混乱不堪。一个国家仿佛有三个主公,百姓们就像待宰的鱼一样任人摆布。他们一唱一和作威作福,谁肯去分辨谁是无辜的呢? ### 描述战乱中的残酷景象 眼前摆放着刑具,背后却吹奏着笙竽。他们谈笑间就进行杀戮,鲜血溅满了长长的街道。直到如今,那曾经行刑的地方,风雨中似乎还能听到冤魂的号哭。那些鬼妾和鬼马,神色悲戚,好像在为他们的娱乐而悲哀。国家的法令还在,可这一切又实在让人惊叹和叹息。 ### 讲述自己的漂泊与归来 我这卑微之人只能四处奔走,三年来一直盼望着能去东吴。但战乱让江河湖海都暗藏危险,想要畅游五湖实在太难。我不忍心就这样舍弃这里,于是又回来清理荒草。走进门,四棵松树还在,漫步在稀疏的万竿翠竹间。老狗见到我回来很高兴,在我身边徘徊,往我的衣摆里钻。邻居们见到我回来也很高兴,提着酒葫芦来拜访。大官们听说我来了,还派骑兵来问我需要什么。城里城外的人都为我回来而高兴,宾客挤满了村庄。 ### 抒发感慨 天下还没有安宁,那些勇猛的将士比我这迂腐的儒生更有用。我在这风尘中漂泊不定,哪里才是我的安身之所呢?此时我就像个多余的人,但所幸我的骨气还在。我苟且偷生实在惭愧,像伯夷叔齐吃薇菜一样,不敢有过多的奢求。
关于作者
唐代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