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薛稷少保书画壁

少保有古风,得之陕郊篇。 惜哉功名忤,但见书画传。 我游梓州东,遗迹涪江边。 画藏青莲界,书入金牓悬。 仰看垂露姿,不崩亦不骞。 郁郁三大字,蛟龙岌相缠。 又挥西方变,发地扶屋椽。 惨澹壁飞动,到今色未填。 此行叠壮观,郭薛俱才贤。 不知百载后,谁复来通泉。

译文:

少保薛稷有着古人的风度,这种古风在他陕郊所作的诗篇中得以体现。 可惜啊,他在功名上遭遇不顺,如今只能见到他的书画流传于世。 我游历到梓州的东边,在涪江边上见到了他的遗迹。 他的画作收藏在佛寺之中,书法作品被制成金字匾额高高悬挂。 抬头仰望他那如垂露般的书法姿态,刚劲稳固,毫无倾塌缺损之态。 那气势雄浑的三个大字,仿佛蛟龙相互盘绕,充满了灵动与威严。 他又挥笔创作西方佛国变化的壁画,那壁画仿佛能从地面蓬勃而起,撑起房屋的椽木。 画面色彩暗淡却充满动感,好似壁上的景象都在飞舞跃动,直到如今色彩依旧鲜明如初。 这一趟旅程接连看到如此壮观的书画作品,郭元振和薛稷都是才华出众的贤能之人。 真不知道百年之后,还会有谁再来这通泉县欣赏这些佳作呢。
关于作者
唐代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