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府

翳翳桑榆日,照我征衣裳。 我行山川异,忽在天一方。 但逢新人民,未卜见故乡。 大江东流去,游子去日长。 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 喧然名都会,吹箫间笙簧。 信美无与适,侧身望川梁。 鸟雀夜各归,中原杳茫茫。 初月出不高,众星尚争光。 自古有羁旅,我何苦哀伤。

译文:

夕阳的余晖透过茂密的桑榆枝叶,洒在我远行的衣裳上。我一路前行,所经山川风貌与故乡大不相同,恍然间已置身于天的另一方。 一路上,只是不断遇见陌生的新人,却不知何时才能回到故乡。那滚滚的长江水滔滔向东流去,而我这漂泊的游子离家的日子也越来越久了。 成都城高城环绕,到处都是华丽的房屋。虽是深冬时节,这里的树木却依旧苍翠。这座热闹非凡的著名都会,箫声与笙簧声相互交织,一片繁华。 成都诚然是个美好的地方,但我却在这里没有归属感。我侧身望向河上的桥梁,满心惆怅。 飞鸟和雀儿到了夜晚都各自归巢,可中原故土却在那遥远而迷茫的地方。刚刚升起的月亮还不高,众多星星还在与它争着发出光亮。 自古以来就有很多人漂泊在外,我又何苦如此哀伤呢。
关于作者
唐代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