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兴三首 二

高秋登塞山,南望马邑州。 降虏东击胡,壮健尽不留。 穹庐莽牢落,上有行云愁。 老弱哭道路,愿闻甲兵休。 邺中事反复,死人积如丘。 诸将已茅土,载驱谁与谋。

译文:

在深秋时节,我登上了边塞的山峰,向南眺望那马邑州的方向。 那些投降过来的士兵被调去向东攻打胡人,当地身强体壮的人都被征调走,一个都没留下。 草原上的帐篷显得格外空旷冷落,天空中飘荡的云朵仿佛也带着哀愁。 老弱病残们在道路上哭泣,他们满心期盼着战争能够停止。 邺城那边的战事反反复复,死去的人堆积如山。 那些将领们都因战功得到了封爵赏赐,他们坐着车子四处奔走,可又有谁会去考虑百姓的疾苦呢?
关于作者
唐代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