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云寺赞公房四首 一

心在水精域,衣沾春雨时。 洞门尽徐步,深院果幽期。 到扉开复闭,撞钟斋及兹。 醍醐长发性,饮食过扶衰。 把臂有多日,开怀无媿辞。 黄鹂度结构,紫鸽下罘罳。 愚意会所适,花边行自迟。 汤休起我病,微笑索题诗。

译文:

我的心仿佛已沉浸在这如同水晶般纯净的佛境之中,身上的衣衫在春雨里微微沾湿。 我迈着缓缓的步伐走过那洞开的寺门,深入这幽深的寺院,果然契合了我内心深处对清幽之地的期盼。 走到僧房的门扉前,门一会儿开一会儿闭,此时恰好撞响了钟声,到了僧人斋饭的时间。 寺庙里的斋食如同醍醐一般,滋养着人的身心,让我精神焕发,饮食间似乎连衰病之躯都得到了很好的调养。 我和赞公亲密地携手交谈已经有好些日子了,坦诚地敞开心扉,彼此之间没有任何虚言愧语。 黄鹂鸟在寺庙的屋宇间穿梭飞过,紫鸽从城上的网屏处飞落下来。 我的心意在此处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在花丛边不由自主地放慢了脚步。 赞公就像南朝高僧汤惠休一样,治好了我的心病,他微笑着向我索求诗篇。
关于作者
唐代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纳兰青云